毛主席和郭沫若有着诸多的文学交集,经常讨论一些诗歌问题,而毛主席亲笔写给郭沫若的书信,也不少,在诸多信件中,这封信的书信,堪称狂草的最高峰。
从这封信的内容上,我们就能够看出,这封信,是关于一起笔墨官司的书信,并且,伟人主动和郭沫若沟通意见,在信中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场意见,同时,还以一种商量态度和郭沫若共议此事。
书信的一开始,我们就看到了两个硕大的字迹“郭老”,郭沫若比毛主席年龄大,所以毛主席很谦虚地称其为”郭老”,可以看出毛主席的宽大胸怀和谦逊态度,让人佩服,也足以看出伟人的博大心胸。
而这封信,在字迹的表现上,更是一种狂风暴雨般的存在,那种大境界,表现的十分完美,同时,那种恢弘之气,也得到了最为痛快的表现。
我们也能够看到,开篇的第一个字“郭”字,在书写上,就非常特别,左右两个部分,十分紧密,并且紧密地连在一起,尤其是最后一个竖笔,变化多端,从细到粗,而且收笔上,还是一种悬针的状态,入木三分。
而“老”字的处理,给人的感觉是非常不同的,这个字最大的一个特点,就是这种飞动的笔墨,那种飞白现象,表现出一种丛生的状态。
并且,这里两个字,彼此之间,也有着关联,一个很明显的牵丝引带,直接连接在一起,更加有气象,那种大气感,表现的十分完美。
而通篇上看,最大的一个亮点,还是在布局上,这里的布局,是一种横向的形式,这种形式,就足以引起你的关注了。
记忆中伟人的书法,通常是一种竖向的排布方式,并且,这种印象,在我们的脑海中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存在,而这里的字迹,不仅采用了横向的形式,而且你会发现,这里的字迹,字字紧密,形成了一种紧密感。
而在每一行上,却有着不一样的表现,这里的行距,是比较舒朗的,那种神清气爽的格调,表现的更足。
不仅如此,我们也会看到,这里的字迹,在线条的表现上,始终是一种粗细变化的状态,时而粗,时而细,变化多端,同时,过度也是十分自然的。
行行之间,还实现了一种穿插的迹象,这种跨越行的穿插迹象,让人佩服,同时,也让我们感到这种一种情真意切的表现,那种大气感,表现的十分完美。
字形上,忽大忽小,这种变化,更加有起伏,这种跌宕感,更加突出了一种非凡的气势,相信,你看到后,也会有一番感慨的。
尤其是“河”字,这个字的书写,却写成了一种比较宽博的状态,其他字迹,都表现出一种高大感,而这里却与众不同。这种变化,也足以让人眼前一亮。
同时,我们也看到,这个字的字形更大,更加壮阔,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,相信,你看到后,也会被震撼到的,这绝对是一种境界。
这个字也是通篇的“字眼”,对于这封信上的字迹,笔者认为,这绝对是狂草书法史上的典范,更是一种震撼的存在,是一种最高峰,你认可吗?
你的点赞和转发,就是对笔者的肯定,也是对笔者的一种鼓励,还请朋友们能够积极地分享出来,一同弘扬红色文化,传播红色书法,既可以学习书法,又可以深得红色精神的启发,记得关注笔者哟!
旗开网配资-实盘配资炒股-股票实盘配资-正规股票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